山 西 省 汾 阳 医 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

首页 >> 医院历史 >>默认分类 >> 1889~1937年 创建与发展时期
详细内容

1889~1937年 创建与发展时期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美国基督教总差会派文阿德来汾阳进行传教活动。文阿德是奥柏林神学院的毕业生,是一位医师,他奉“借医术以传教”的方针,在汾阳推行西医治疗。

1890年,文阿德在汾阳城内南水井(街)购置了一块约10亩(0.667公顷)的空地,建起礼拜堂、住宅、戒烟所。当时社会上鸦片盛行,吸毒者面黄肌瘦,精神不振。文阿德自己配药,凡服用几十天者,烟瘾可以戒除,因戒烟而信教者逐渐增多。戒烟所逐渐扩展到简单的内外科疾病治疗。外科对痈肿、疖子、体表小瘤、包皮等施以小手术,内科主要治疗外感、霍乱、肠胃病等。文阿德星期一、三、五及周日布道,星期二、四、六医病。当时的治疗,特别是外科治疗吸引了一部分群众。有的人疾病痊愈,逐步接受了宗教宣传。

1899年,文阿德返美度假。美国艾渥德和英国贾侍礼两名牧师接替其工作。1900年7月,汾阳发生教案,教会活动停止。

1901年8月,《辛丑条约》签订不久,文阿德返华,办理教案,索要赔款,扩张教会,重建诊所、学校。并把教会内附设的戒烟所改名为“公理会汾阳宏济施医院”,地址仍在南水井(街)教会院内。业务有所扩大,并开始雇用华人。这些人为数很少,而且只限于从事清扫、炊事、接送病人的工作,医疗工作全部由外国人承担。

1907年,美国基督教会委派裴万铎牧师到汾阳,准备结束传教团在汾阳的各项事务。裴万铎是卡尔顿大学1903年的毕业生,1905年进入奥柏林神学院学习。1907年毕业之后,被任命为奥柏林第一教堂(the First Church of Oberlin)的牧师。裴万铎被文阿德医生为汾阳所作出的牺牲所感动,预见到在汾阳基地发展的可能性与前途,决定留在汾阳,既不结束这里的工作,也不准备按照原计划前往其他地方去。当年,文阿德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回国。

裴万铎当即回国申请派出专人在汾阳从事医疗工作。

1909年,美国方面派出第一个专职医务人员——约翰·霍布金斯医科大学毕业的万德生来汾阳。

万德生医生也是卡尔顿大学1903年的毕业生,是裴万铎牧师的同学,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接受了美国外国使团委员理事会医学传教士的职位,偕夫人来到中国。当时,教会的财产仅是汾阳城西北角的几所房子,他们计划建立一个能够容纳学校、医院和人员住所的传教基地。

1910年(清宣统二年),万德生决心在医务方面扩大规模。他在西门街购买旧称翠花宫的民房一处(即现在的实验小学分校),作为病房、手术室、职工宿舍,并开始接办住院病人,而将南水井(街)旧址作门诊部。同时招用华人常守田、王道正(后汾阳医院院长王清贵之父)、王子才等分别担任总务、医助等工作。聘请北京医科学校毕业生马文昭、安介眉、张不凡等加强医疗、扩大业务。他一面进行“施医院”的医疗工作,一面积极设计、建立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医院。由于十几年来宏济施医院在医治疾病及戒烟方面有一定成效,汾阳附近群众对西医逐步信任。万德生利用庚子赔款筹建新医院的计划,在地方上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赞助。

1914年(民国三年),山西省及汾阳县政府与万德生达成协议,允许将二府街道北的一块公地(前汾州府同知衙门)旧址,作为医院新址。为了扩大业务,万德生与官方商定,新医院不再冠以“公理会”“施”一类的名称,命名为“汾州医院”。由省政府、地方士绅、教会三方筹资,进行兴建。协议达成后,万德生即返美述职,并进行建立新医院的经费募捐工作。同年,为了在汾阳建立一所中学的事宜,恒慕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美驻华大使恒安石之父)和Mr. Warner也来到了汾阳。 

美总差会在汾阳成立了领导机构“三项委办”,委办长由3人组成,裴万铎负责布道,万德生负责医务,恒慕义负责教育。他们把传教工作扩展到晋西及陕西、内蒙、甘肃等地,医疗、教育工作也随之开展。

1607506438703508.jpg1916年,新址汾阳医院破土动工。这一年春天,万德生第二次来汾阳,聘建筑师Bergaminni先生设计并监督医院大楼的早期建筑工程,并从天津雇到安装人员和泥瓦匠,动工建造二府街新医院,随建筑、随安装。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美国参战,美元贬值(每美元只能换华币八角)。庚子赔款和所捐之款不足预计之数,加之备料运输困难大,医院建设进展缓慢。1920年,美籍华人吴洛福先生接办了医院的建筑工程。

1921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这就是保存至今的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U”字形大楼,正面为4层,东西各3层。第一层是地下室,为厨房、茶炉、库房;第二层东为女病房及产房,西为男病房,正面为男女门诊部、候诊室、药房、总务室、会计室;第三层分隔为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医师办公室、值班室、图书室及护校教室;第四层为职工及学员宿舍。大楼外有广阔的庭院。

1923年,附属于汾阳医院的高级职业护士学校成立,教务长为美籍护士孔美玉。首届招收12人(毕业7人),此后每年招收,不断扩大,一直延续下来,开始了始终伴随汾阳医院医疗事业的汾阳特有的护理教育。

1924年,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正楼后面的地下室、机器房、暖气和锅炉。整个楼内还有自来水装置。另外还有一台60马力的煤气发电机,专供教会和医院照明及医疗用电和暖气,为山西省首家应用此类电器的单位。并开进了由美国运来的汽车(汾阳第一辆)。大楼建成后,万德生对医院环境进行建设。修楼堆积的土堆,建成别致小山3座,大楼周围有花亭,东有花园,西有假山,栽各种奇花异木,成为美丽的花园式医院,供病人休息欣赏。

大楼建成后,公理会施医院的全部设备及机构均迁入。修建期间仍以汾州医院为院名,后经反复推敲,改称汾阳医院。由万德生任院长,从外地聘来医师阎振田、戴绍唐。派出成守宽、封士悌、张辅臣等到济南齐鲁医院学医、北京协和医院学化验、北京同仁医院学牙科。并聘请路文慧、赵玉梅、魏蔼龄等男、女护士来汾阳。此外,还聘请了罗玉林、郝钟山和宁维经等医助人员。   

1924年4月,汾阳医院举行了隆重的开诊典礼。当时的省、县政府,地方名士,各界团体赠送贺联、贺信,并赠送有“万家托命”“万家生佛”“熙乐春台”之类的牌匾,盛极一时。

医院开诊之后,就诊者除本县人士外,还有邻近县的患者。山西军政界首脑及大小官员绅士,也多在这里就医。

当时,医院有员工15人,医生5人(其中外籍3人,为万德生、克仁、宁德铭〈女〉),护士5人,其他人员5人,设床位60张。可进行阑尾、疝气、截肢、骨结核、卵巢囊肿及剖腹产等外科手术,并进行尸体解剖和医学检验工作。是当时省内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较完善的一所西医院,吸引了周围各省的患者前来就诊,号称“协和第二”、“小协和”。

医院还在峪道河(镇)王盛庄附设男女两座疗养院,有床位60张。院内流水潺潺,周围绿树成阴,适合疗养(裴万铎牧师1928年于汾阳逝世,即葬于此地)。

20世纪20年代后期,医院日门诊平均50人~60人,住院患者平时在50人左右。技术力量方面也有所加强,除美籍医生3人外,有中国医生5人(阎振田、戴绍唐、成振田、王恩润、田凤銮)。后又陆续增聘齐鲁大学医科毕业生郭佐国、寇文兴、马金堂、孟诵明等4人及河北大学医科毕业生张步葑等,并雇用病房、厨房、茶炉、电器、清扫等各种杂工30余人。

同期,医院的基本建设继续发展。在大楼东面盖起一排职工宿舍、两幢供医师居住的小楼房,并盖起职工灶、太平房等设施。为了照顾远道来探视病人的家属住宿,还建了两处男女客栈,一处在相邻的铭义中学东南角,一处在职工宿舍东面,医院派有专人管理。随着医院的发展,又购置了二府街武姓和宋姓的两处院落,分给部分职工居住。医院东邻一小院,经过重修后归万德生院长一家居住。

1607506591622229.jpg1929年4月,医院举行了成立5周年纪念大会。省官商各界和邻近县一些名士、团体纷纷派出代表祝贺,会址在医院西操场。万德生院长在会上讲话。他说:“汾阳医院能够发展这样快,完全归功于中国朋友的帮助。汾阳医院是为了服务于汾阳人民设立的,将来如能再发展,服务的地域将会更大些,希望大家帮助。”接着官商各界和群众团体代表都讲了话,表示祝贺和支持。会后公宴聚餐十余天,并发出捐册,募捐资金5万元,作为医院进一步发展的基金。当年秋,万德生在医院庆贺其50岁寿辰,并与全院职工合影留念。

当时医院门诊已经分科治疗。除门诊和接办住院患者外,还在星期日组成出诊团下乡看病,同时给群众打预防针,如预防斑疹伤寒、白喉等。万德生经常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亲自率领医师、护士乘医院小汽车到村中治病。

在诊疗病人的同时,汾阳医院还开展过一些疫病预防工作。其中较大的是扑灭鼠疫活动。第一次是1913年~1914年(宏济施医院时期),鼠疫侵袭大同、雁北等地,由万德生、王道正等人前去协助当地医务人员扑灭。第二次、第三次分别是1920年、1922年(汾阳医院兴建时期),兴县、临县鼠疫流行,由万德生、王道正、成守宽等前往控制扑灭。第四次是1928年秋,临县鼠疫传染甚速,万德生率领十几名医务人员深入疫区,用隔离、灭鼠和注射预防针的办法,控制了疫病流行。1929年中秋节后,临县又有十几个村子发现鼠疫,死亡2000多人,该县政府曾将此疫情详细报告汾阳医院。1930年秋,临县再次发生鼠疫,传染甚烈。1931年秋,临县鼠疫又生,蔓延很快,人畜死亡甚多。阎锡山电邀汾阳医院前往扑灭,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万德生为山西、陕西两省防疫总督。1607506697590997.jpg当时疫情已蔓延至黄河对岸的佳县,于是万德生第五次外出防疫,中国大夫、护士及其他助手组成防疫队,奔赴疫区。防疫队跋山涉水,往返于疫区各地,经过两个月的工作,彻底消灭了鼠疫(该地从此之后,再没有发生鼠疫)。临县群众做了缎制的“万人伞”,派代表送给万德生院长,表示对他的感激。五次防疫,汾阳医院得到了很高荣誉和群众信任。

1930年,医院从美国购进第一台50毫安X光机,由万德生操作。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共汾阳地区的党组织以汾阳医院为据点,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地下活动。

1934年,万德生55岁。8月,奉调回国,离开汾阳返回美国。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派周以德任汾阳医院院长。周以德原名贾德,是外科医生。早年即来到中国,曾在福建省邵武县行医,是个中国通。

周以德到院后为增加医院收入,将病房分为三等,制订了不同的收费标准。一等可住独院或在楼上包向阳的病房一至几间,并可挑选护士专门服侍,设备、治疗条件均是上等的。二等条件稍次,三等为普通病房。伙食按等级区分,一等四个菜,二等两个菜,三等没有菜。当时住过一等病房的有阎锡山的次子(癫痫病患者),山西省知名人士杨爱源、翟全晋等。

1935年,王清贵、路增辉从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医院聘任为医师,又增聘太谷籍协和医院老大夫温忠理和辽宁医学院段文林大夫协助治疗,医院技术力量有所加强。王清贵是汾阳相子垣村人,其父王道正早年给教会医院做事,先为工友,后搞麻醉。由于有这层关系,王清贵得以教会出资送往齐鲁大学深造。该校是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分院。王清贵读书认真,就学期间获得多伦多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大学毕业时28岁。他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受到群众好评。

1936年初,周以德、王清贵等人做了汾阳医院历史上第一例胃切除手术。当时开展的外、妇科手术还有肛瘘、小肠坏疽、腹股沟斜疝、肠梗阻、各部位的蜂窝组织炎、胃肠道异物、卵巢囊肿、剖腹产等。

1937年汾阳高级职业护士学校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教育部备案。


seo seo